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要活就要動

筆者:吳宜洋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【作者速寫】吳宜洋先生,聯合工專機械工程科畢業後,於民國七十三年考取志願役預官;七十七年轉任軍訓教官,曾發表《諸葛亮戰略思想對人生之啟示》論文,服役二十二年後退伍。 自從退伍之後,「運動」是我每日例行要事,必須勞動後才能飲食;每日也必然在書籍中探求新知,體驗朱熹先生《觀書有感》的「源頭活水」樂趣,書中知識確是我的「知己」。 最近對醫療書籍極有興趣,從書中得知目前臺灣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環境,「保健」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課題。 我有一位年過半百的退伍友人,有次在聊天時感慨地說:「退休了身體要保重啊!每日從早到晚十幾小時無所事事,加上平時應酬也多,身體再好也受不了。結果現在呢?三餐吃藥反而成為『必要的工作』!」我建議他有空多健走,或者散步,都是很好的運動。 人如果坐太久,不起身活動一下,心臟活動變慢,心臟肌肉就鬆弛,血液循環不通暢,氧氣吸收不良,新陳代謝差,背部和腰部肌肉下垂,以致痠痛、抽筋;而且末梢神經循環也不會好,以致皮膚乾躁,甚至長出老人斑。而肩、頸缺少運動,頭部就會隱隱作疼,或罹患偏頭痛,乃至影響消化系統,引起便秘或下痢。坐躺過久,可說百害而無一利。 個人服役期間養成運動習慣,也練就一些「功夫」。退伍後,即便是早晚接送孩子上、下學時間,也要散步半小時以上;雖說是散步,可一點都不閒散,仍是抬頭挺胸、氣沉丹田,調息也調意,只是神態悠然而已! 「活動,活動,要活就要動;走一走,動一動,伸伸臂,踢踢腿,身體就康健」,這句保健格言,真是至理。退伍後的人生規劃,不僅是要繼續尋覓事業的第二春,開創宏圖抱負,更必須注意身體保健,才能活得健康又快樂。(點閱次數:238)